[5届2次]多措并举,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建议-凯发平台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政协提案
[5届2次]多措并举,推进我市养老服务业全面发展的建议
浏览次数:1639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13 11:31

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实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优化孤寡老人服务,推动实现全体老年人享有基本养老服务”。多年来,我市通过建设社区康养中心、推进居家养老服务、谋划智慧养老系统、加强医养融合发展、推动农村集中养老、推进老年助餐服务等一系列举措,加速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但面对日益严峻的老龄化形势和多元化的社会养老需求,我市养老服务体系还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养老服务保障机制尚待完善。养老机构建设发展和养老服务体系建设等顶层设计不健全,养老服务评估制度尚未统一,行业管理标准和评价机制缺乏,资金投入方式单一,影响了养老服务的总体布局和整体推进。

二是基本养老服务供给不能满足。基本养老服务总体质量不高。农村养老机构基础设施较差、管理服务水平有限、闲置浪费情况存在;居家养老社区提供服务未能推广,存在服务项目单一、覆盖面狭窄、如有服务只能满足最基本生活照料,谈不上服务专业化、优质化。

三是医养融合发展有待深化。健康养老产业尚未形成产业链。民营养老机构开展医养结合主动性不强,医养结合型养老机构门槛设置较高,医养结合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不能纳入医保,入院老人医保花费高、报销难,就医需求受到限制等。

四是市场潜能激发不足。社会力量创办、领办的养老机构仍处于起步阶段。社会力量进入养老服务业面临用地难、融资难、用人难、运营难、医疗准入难等诸多问题,养老服务市场机制不够成熟、社会组织发育不够充分、养老服务产品不够丰富等,导致养老市场潜能未完全释放。

五是养老专业队伍建设亟待加强。养老机构的护理人员普遍存在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专业知识缺乏、接受专业培训少等问题。养老护理人员工作脏、累且责任大,薪酬待遇低,导致养老机构招人难,留住专业人才更难。

为此,建议: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围绕构建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结合“十四五”规划要求,尽快出台和完善社会化养老的细则、法规,以规范化的市场行为和严格准入标准来促进社会化养老的有序发展。

二是推动融合发展。有效整合农村闲置资源和各项涉农资源资金,发展政府扶得起、村里办得起、农民用得上、服务可持续的农村幸福院等互助养老设施。探索“物业服务 养老服务”模式,支持物业服务企业开展老年供餐、定期巡访等养老服务。打造“三社联动”机制,以社区为平台、养老服务类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积极探索互助养老服助养老服务。

三是改造基础设施。采取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公建民营等方式,支持特困人员供养服务设施(敬老院)建设和改造升级,开辟失能老年人照护单元,力争有意愿入住的特困人员全部实现集中供养。结合老旧小区改造落实加装电梯及无障碍通道措施等,实现城乡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对于空置的公租房,可探索允许免费提供给社会力量,供其在社区为老年人开展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餐助行、老年教育等服务。

四是加大扶持力度。降低社会力量举办养老机构的门槛,鼓励个人经办家庭化、小型化的养老机构,社会力量经办规模化、连锁化的养老机构。通过补助投资、贷款贴息、运营补贴、购买服务等方式,推进民办公助养老机构建设。落实金融服务、税费减免等优惠政策,引导社会力量开办医养融合、中高档等个性化养老机构。

五是探索医养结合。探索养老机构、医疗机构联动发展路径;鼓励养老机构配置医疗服务,为符合条件的养老机构的医疗资质审批开辟绿色通道;鼓励医疗机构增设疗养科室、疗养院,拓展医疗机构养老服务内容;支持相关医师及专业人员在养老组织规范开展疾病预防、营养、中医调理养生等非诊疗行为的健康服务。通过建设医疗养老联合体整合医疗、康复、养老和护理资源,为老年人提供治疗期住院、康复期护理、稳定期生活照料以及临终关怀一体化的健康和养老服务。

六是推行智慧养老。加快推进养老服务智能化建设,搭建便捷有效的居家养老服务互联网平台,建立老年人健康信息数据库,实现线上线下资源共享,依托网络运营商智能云监控搭配智能手环实时监测健康状态,为老年人提供了更亲情化和专业化的养老服务。

七是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与本地大中专院校、培训机构的合作,设立养老服务实训基地。参照育婴师(月嫂)模式,加强专业人才岗位配备,设定执业资格,注册考核,实行持证上岗。同时结合本地中医资源优势发展中医药健康养老服务,鼓励本地院校开设健康服务管理、中医养生学、中医康复等相关专业。开发养老服务公益性岗位和社工岗位,对从事养老服务的人员按规定落实岗位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