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届2次]关于加快我市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凯发平台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政协提案
[5届2次]关于加快我市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浏览次数:2284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13 11:11

半导体产业是我市八大新兴产业中的首位产业。近年来,我市策应全省以合肥为核心的“一核一弧”半导体产业战略布局,聚力推动半导体产业“双招双引”和集群发展。我市以《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十三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2018-2021年)》为指引,结合池州实际,编制了《池州经开区半导体产业发展规划》、《安徽省半导体基地新三年建设规划(2019-2021年)》、《池州市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三年提升计划行动方案(2020—2022年)》,进一步鼓励支持本地特色产业发展,明确在半导体产业细分领域行稳致远,奋力建成省内一流、国内有特色的半导体产业基地。

一、我市半导体产业发展现状

(一)集群发展初具规模

全市现有半导体关联企业120家,产值超亿元企业19家、超10亿元以上2家,税收超百万元企业23家、超千万元企业9家。2022年1-9月产值达125.1亿元,同比增长26.5%,增速居全省27个重大新兴产业基地前列。形成了安芯电子、钜芯半导体等为代表的分立器件生产企业;以华宇电子、安美半导体、巨成电子等为代表的芯片封装测试企业;以芯达电子、硕呈电子、芯池电子等为代表的ic设计企业;以铜冠铜箔、高芯众科为代表的材料设备制造企业;以文香科技、凯盛信息显示为代表的终端应用企业,不断延伸拓展产业链条。我市半导体产业逐步形成从ic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材料设备到终端应用的全产业链条。

(二)细分领域形成特色

分立器件制造和半导体封测是我市半导体产业的主要细分领域。在分立器件芯片制造领域,已经形成了分立器件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产业链格局。汽车电子、光伏发电保护等细分领域优势突出,光伏发电保护器件已成功投产,功率器件在全省领先地位进一步巩固。半导体封测产业领域发展势头强劲,着力建设与周边区域配套互补、坚持错位发展,关键技术逐步迈向中高端,逐步建成国内具有特色的半导体封测产业基地。

(三)协同创新稳步推进

我市在产学研合作、产业人才培养、合作单位协同、创新平台建设等方面成果显著。在产学研协同创新方面,池州学院、池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池州市半导体行业协会共同组建池州学院半导体产业学院。此外,池州市与北京中关村、赛迪顾问及中国半导体协会达成全方位战略合作,在北京、上海、深圳等地建设了一批新型研发“飞地”,与中科大、合工大、电子科技大学等15所高校达成产学研合作协议,进一步加速科研成果产业化落地。创新平台建设方面,池州学院联合池州市政府成功申报并于11月获批建设安徽省半导体产业共性技术研究中心。池州市半导体产业建设取得一定成效,形成了分类器件和封测产品两张名片,但也面临发展瓶颈。产业发展主要有如下不足:一是整体产业规模较小。我市半导体产业产品门类少、产业布局松散,主要产品集中在功率二极管、整流桥等领域,在技术门槛更高、市场前景广阔的mosfet、igbt等领域,我市尚未形成有效布局。基地内部没有形成自己的上下游产业链条,企业订单绝大部分来自园区外,增加了企业的物流成本,不利于园区的做大做强。二是资金投入方面劣势明显。半导体产业投资成本本身相对较高,属于资金密集型重资产行业。截至2022年11月,池州市半导体基地累计投资超过90亿元,不仅与合肥等地差距巨大,而且与省内滁州、芜湖等地也存在距离。三是人才问题较为突出。受到区位条件、发展基础等因素的影响,我市半导体企业从业人员以具有大专类、职业学院类学历的人员为主,缺乏研究生学历及以上的人才,企业创新内生动力不足,制约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四是基地配套有待完善。作为产业主要承载地的电子信息产业园,目前依然缺乏电力双回路系统等关键基础实施,不能保障企业稳定的用电配套环境。周边医疗机构、文体活动中心、酒店、大型商场、以及24小时自助银行服务等生活配套设施建设尚不完善。园区公共交通配套设施也亟需改善,当前公共交通服务时间、运营区间弹性不足,覆盖范围有限,员工出行交通设施不够便捷。

二、加快半导体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狠抓项目招商,出台专项政策,达到“补链、强链”目标

依托池州市半导体产业链现状及中韩半导体产业园,梳理招商企业名录,开展精准招商,发挥以商招商、专业招商,瞄准国内外大型半导体企业,加快引进一批投资强度大、技术水平高、带动能力强的大项目、好项目,达到“补链、强链”的目标。结合本地特色发展方向,将优势环节做大做强,形成上下游企业在园区集聚,推进产业集群可持续发展。

(二)加大资金扶持,争取省部资金,加快产品规模化发展   以财政资金为引导,吸引大型国有企业、金融机构及社会资金,建立池州市半导体产业发展基金。我市应紧抓国家和省产业基金扶持方向,结合自身发展特色争取更多的资金支持。培育头部企业上市融资,缓解本地半导体企业研发、制造等环节的资金压力,加快产品制造规模化发展。

(三)加强产学研合作,灵活引进人才,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   

支持高等院校与优秀企业开展一些具有商业应用和开发价值的课题研究,实行校企共建学科、校企合作研究项目、校企共同培养技术人才。鼓励池州半导体学院与合肥市高校形成院校联盟,提升高等教育资源共享水平,建设若干开放共享的相关学科共建基地和实习实践基地,开创优势互补、互惠共赢、长期合作、共同发展的产学研合作机制,联合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及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支持企业在半导体领域组织开展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人员、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及后备人选等人才的选拔培养,为半导体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重点领域的应用示范源源不断提供人才支撑,灵活柔性引进高层次研究团队。

(四)提升园区配套,强化设施建设,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统筹推进各领域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高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产业承载能力。做实路网、动力等专项规划,高标准完善水、电、气、道路、通讯、排污等基础设施,开通半导体企业电力接入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半导体产业基地、企业和各类基础设施的电力接入。适度放宽半导体相关企业市场准入政策,出台相关激励政策,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保护企业及用户切实利益,构建我市半导体产业健康、有序发展环境。充分发挥市场主体的创造活力,鼓励应用服务和商业模式创新,以重大工程为抓手,推动半导体的规模应用以及上下游产业集聚发展。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