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要完善促进创业带动就业的保障制度,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习近平总书记把“快递小哥”比作“勤劳的小蜜蜂”,要求“坚持网上网下结合,做好新就业群体的思想引导和凝聚服务工作”。据有关部门统计,中国目前有2亿多灵活就业人员,其中不少属于新就业群体。截至目前,我市现有快递企业、外卖配送企业32家,从业人员2176人,已成为服务市民生活、助力城市发展的重要力量。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快速发展壮大,为社会民生、基层治理、群众工作提出了新课题、带来了新任务。
一是从人员结构看,年轻化、学历低,缺乏稳定收入。“80后”是主力军,占比46%,“90后”占比20%。大专及以上学历占比29%,高中及以下学历占比71%。视劳动强度而定,月平均收入幅度约在3500—8000元之间,收入波动较大。
二是从行业发展看,门槛低、保障少,缺乏劳动尊重。行业和岗位进入、退出成本低,“跳槽”频繁。我市绝大部分外卖配送企业,除意外伤害保险之外,几乎没有“五险一金”。95%以上的外卖小哥受到过“不公正的”不满意投诉。
三是从部门监管看,效率低、难度大,缺乏有力抓手。与传统就业形态比,新就业群体在工作时间、工作内容上有很大的灵活性。行业主管部门采用传统方式进行监管效率不高,基层执法部门在面对电商平台执法时,时常感到“无所适从”。
四是从组织关怀看,模式新、流动快,缺乏有效凝聚。新就业群体大多工作在“云”上,完成任务“奔跑”在路上,组织难度非常高。我市快递、外卖配送企业中建立党组织的仅有7家,占比仅为22%。
加强以快递和外卖小哥为代表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工作,事关党的执政根基稳固,事关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事关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为此建议:
一、建立健全权益保障机制,不断增强从业安全感。指导和督促企业依法合规用工,积极履行用工责任,稳定劳动者队伍。常态化开展新就业群体合法权益维护专项检查,重点检查“五险一金”缴纳、工时与报酬不匹配等特性问题,重点整治不签订劳动合同、拖欠劳动报酬等突出问题,畅通劳动保障监察投诉渠道,共同为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撑腰”。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保护标准,开通新就业群体核酸检测免费绿色通道,动员爱心商家免费提供劳保用品,鼓励企业为员工配备n95口罩等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最大限度保护新就业群体在疫情防控新形势下的健康安全。
二、建立健全社会引导机制,不断增强职业荣誉感。强化政治激励,积极推荐快递小哥、外卖小哥等新就业群体担任“两代表一委员”,畅通其代表该群体参政议政通道。持续开展“最美快递员”“最美外卖配送员”等最美系列评选表彰活动,宣传先进典型,进一步增强新就业群体的社会认同度。探索实施“暖新成才计划”,依托市开放大学开设学历层次提升班,面向有需求的、符合条件的新就业群体提供学历教育,并给予一定的学费补助。健全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加强行业入职培训,定期开展职业技能竞赛,完善职称评审政策,畅通新就业群体职称评审评价渠道。
三、建立健全多方关怀机制,不断增强个人幸福感。加快城市综合服务网点建设,建设暖“新”驿站,为新就业群体打造广覆盖、多层次、实用化的服务阵地体系,帮助解决停车、充电、饮水、如厕等难题,为其提供工作生活便利。积极吸纳新就业群体加入工会,拓宽其维权和服务范围,引导新就业群体理性合法维权。发挥妇联组织作用,对新就业群体中的女员工给予法律维权、婚姻家庭纠纷调解等服务。探索开设“爱‘新’暑(寒)托班”,免费为新就业群体子女提供课后延时服务。组织新就业群体参加职工医疗互助活动,为有交医疗互助的患病职工提供医疗互助服务,减轻医疗负担。
四、建立健全党建引领机制,不断增强组织归属感。每年制定发展党员计划数时适当向新就业群体倾斜,常态化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党员找党员”,做到业态“新”在哪里,党建工作就“跟”到哪里。探索依托一线党组织和党员进行问题征集和反馈,建立“从业人员—党员—流动党员党支部—行业党委”信息直通机制,千方百计打造更有温度、更有品质、更有活力的新业态新就业群体党建品牌。探索建立企业党组织参与企业决策机制,引导企业将党建工作写入章程,推动党组织与企业经营管理层交叉任职,把政治引领贯穿企业经营管理全过程各方面,确保正确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