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奋斗创造历史,实干成就未来”。改革开放是决定池州发展命运的关键一招,“双招双引”是推动产业强市战略的重要抓手。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狠抓招商引资“一号工程”,主要领导率先垂范、昼夜兼程、只争朝夕,顶格倾听、顶格协调、顶格推进招商、项目和园区建设,各地各部门坚持拉高标杆、奋勇争先,形成了你追我赶、上下联动的工作新局面。2021年1-11月,全市新引进省外亿元以上项目303个,完成年度计划的168.33%;实际到位资金701.65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3.1%,均超时序进度。
招商实绩充分表明,只要遵循市场的逻辑、调动资本的力量、发挥平台的作用、强化专业的运作,就能打开“双招双引”的广阔空间。成绩固然可喜,差距依然很大,薄弱环节不少,一是招商路径方式有待创新。招商引资方式多为小分队招商、商协会招商、以商引商等传统方式,与省内合肥、芜湖基金招商、平台招商等先进模式相比,还存有差距。二是招商队伍力量有待增强。虽已组建6支市直驻外招商小分队,但尚未建立驻外招商工作网点和工作站,招商信息来源渠道单一,招商力量明显偏弱。三是招商工作统筹有待加强。聚焦主导产业精准招商不够,需从市级层面加大统筹,形成全市招商“一盘棋”。四是激励机制有待完善。招商绩效考评方式、奖惩激励机制有待改进,真招真奖、招好重奖的力度有待加强。
八大新兴产业是池州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产业脊梁,挺起产业脊梁必须打出“双招双引”攻势胜势。为此建议:
一、招商引资打法再创新。建立招商引资“发榜”机制,制定八大新兴产业发展路线图和施工图,拓展“双招双引”的视野和目标项目、目标技术、目标团队,推动专业化市场化招商取得突破。一是推进基金招商。借鉴合肥股权投资模式,整合现有各类产业基金,设立产业投资发展母基金,推动县区、管委会设立投资发展基金,提升政府投资基金运营效率,引导和撬动更多社会资本进入,打造基金丛林。二是推进产业链招商。委托专业机构理清八大新兴产业“是什么、干什么、怎么干”,找准延链补链强链的关键环节,按照纵向产业价值链和横向产业集群两条路径,开展关联产业招商,推动产业集群化、基地化发展。三是开展委托招商。筛选并对接招商代理机构,与高校智库、知名商协会、基金公司和证券公司等专业机构建立交流合作通道,签订委托招商协议,提升招商工作实效。四是推进平台招商。出台池州商协会委托招商奖励实施细则,加强与深圳平板显示协会、中国电子协会等国内知名商协会联系对接,拓展招商渠道。举办长三角一体化大健康产业发展与合作论坛等行业性展会峰会,用好世界制造业大会、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重要平台,借势借力招商。五是加大招商宣传。依托省“双招双引”综合调度平台及媒介资源,宣传池州招商政策及动态,搭建招商宣传线上平台,讲好池州产业发展故事,加强品牌宣传营销,吸引和感召更多产业资源要素向池集聚。
二、招商队伍力量再强化。一是压实主体责任。全面推进各级领导干部带头招商,抓实省级以上园区外出招商、调度项目和统筹服务,及时通报全市招商引资进展,掀起比学赶超招商热潮。二是健全招商体系。压实市政府3个驻外联络处招商主责,深耕经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重点区域。依托八大产业专班,调优充实招商分队。选聘有招商经验的干部组建若干招商小组,依托重要节点城市商协会驻点招商。聘任人脉广的离退休老干部、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以及池州在外能人名人担任“招商专员”“招商顾问”,营造全市上下千军万马跑项目、千方百计抓招引的新攻势。三是提升专业能力。常态化组织招商一线干部进行产业知识培训,积累有效招商的信息渠道,提高招商队伍专业知识和攻战能力。
三、管理考核办法再优化。一是强化源头把控。建立分级分层预审机制,落实重大招商项目专业尽调和联合预审前置机制,建立招商项目负面清单和预审评分清单,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坚持“要素跟着项目走”,整合全市矿产、土地、能耗等资源,集中优势引进百亿以上投资的新兴产业项目,实现好资源配大项目、全要素换大产业。二是强化过程管控。依托oa平台建立招商项目信息库、签约库、开工库,动态掌握重大项目和主导产业项目时序进度,跟踪调度解决项目落户过程中的问题,推动招商项目落地即开工。三是强化考核引导。加强对招商信息“一口进”“一口出”管理考核,强化对招商工作全过程管理。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奖励齐头并进,突出真招真奖,重奖有功人员,全面调动全社会参与招商、服务招商、招来大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