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届2次]关于推动机关党建赋能社区治理质效提升的几点建议-凯发平台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政协提案
[5届2次]关于推动机关党建赋能社区治理质效提升的几点建议
浏览次数:5700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13 14:50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维护人民根本利益,增进民生福祉,不断实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近年来,我市各级党组织充分发挥优势,在聚力提升社区治理质效中积极作为,主动联合社区开展党建共建、文明创建、维权关爱、困难帮扶等活动,为建设美丽和谐文明池州营造了良好氛围。但笔者通过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了解到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和差距,需要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合力推进解决。主要存在以下三个方面问题:
  一是机关党建与社区党建融合度不高。市直、县区直单位党组织按照要求均与联系社区签订了党建共建协议,但由于都是统一模板格式,资源清单、需求清单和服务清单仅局限于志愿服务、走访慰问等,没有充分体现机关单位资源和职能优势,有些对社区综合治理的重难点问题根本不清楚。因此,虽然机关单位经常组织党员干部进社区开展活动,但与社区综合治理工作结合不紧密,往往就党建抓党建,甚至少数单位仅仅组织捡个垃圾、拉个横幅、拍个照片就算完成任务,与社区党组织深度交流互动少,走进居民户了解需求更少,从而导致党建活动效果差、融合度不高。

二是机关单位相互之间联合带动不够。近年来,为了加快推进我市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市文明办对城乡每个社区均安排多个机关企事业单位联系帮扶,也明确了牵头部门。但由于牵头部门大多忙于业务工作,没有就联系单位的职责任务进行协商明确,也没有就社区综合治理重难点问题进行交流沟通,更谈不上充分发挥各单位的职能优势和专业特长。因此,导致许多单位接到进社区开展活动通知后,往往是扎推到社区开展一些流于形式的捡垃圾等志愿服务活动,活动主题不突出,活动针对性不强、效果不明显,机关单位凝聚共识、联合带动社区提升综合治理质效还有一定的差距。
  三是机关党员干部主动服务意识不强。尽管机关单位党员干部均到居住社区和联系社区进行了双报到,但由于工作时间基本在单位上班,与居住社区除了办理小孩户口、交医保之类没有其它联系,因此机关党员干部主动参与居住社区活动较少。另外,机关党组织组织党员干部下沉社区开展党建活动时,由于单位人手少、兼职多,业务工作任务重,导致党员干部参与率不高,即使参加也是被动应付,特别是开展文明创建入户宣传,仅仅是为了完成任务而已,真正与居民开展面对面的交流谈心少,主动了解居民所思所盼少,即使收集整理了一些意见建议,也是上报即可,主动联系相关部门合力推动解决的不多。 

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和差距,特提出如下建议:

一、完善“党建共建”机制,推动组织融汇“聚心”。一是精心制定“三单”,找准共建突破口。机关党组织要通过实地走访、问卷调查等方式,广泛收集联系社区民情民意并进行梳理分类,列出“需求清单”,根据机关单位工作实际和职能优势开列“资源清单”后,再对居民需求、社区项目建设进行梳理,形成需求与资源对应的“服务清单”。通过“三张清单”,找准“党建共建”突破口,切实为社区居民办实事、办好事、办身边事。二是精心策划“五个一”,提升组织融合度。机关党组织要充分发挥自身资源优势,按照社区实际需求,将支部“三会一课”和主题党日活动下沉社区开展,围绕共同上一堂党课、共同参加一场形势报告、共同过一次组织生活、共同举办一次学习研讨、共同开展一次帮扶困难群众“五个一”开展系列党建共建活动,通过“党建引领、组织相加、工作相融、共建共享”,助推基层党组织由“单兵突进”向“整体提升”转变,不断提升“红色覆盖”,最大限度增强社区党组织的凝聚力,使服务与治理融会贯通,实现组织融汇促进管理“聚心”。
  二、创新“联合联动”机制,推动区域融建“安心”。一是明责,提升牵头部门“履职力”。针对文明创建中多个部门联系一个社区存在的职责不清、各自为政问题,建议市文明办按照属地管理、就近联系的原则,对城市社区联系单位进行一次梳理,根据社区综合治理的实际情况重新确定牵头部门,明确具体职责,并将履职情况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牵头部门可以采取“周巡查、月调度、季推进”方式,定期组织联系社区机关单位就重难点问题进行会商,助力社区提升综合治理质效。也可以围绕一月一主题,采取由联系社区的机关单位轮值当班方式,联合所有单位进社区开展接地气、暖民心的文明实践活动。二是赋权,提升街道党委“统筹力”。街道是城市管理中承上启下的关键层级,各级党委要按照重心下移、权责一致原则,赋予街道党组织综合管理、规划参与等职权,并根据工作需要赋予街道应急处置权,让街道党组织成为联结辖区内各领域党组织的坚强“轴心”。在推进社区综合治理工作中,所在街道至少安排1名党委委员负责联系,帮助社区协调建立大党委并兼任书记,同时根据社情民意,定期召开由大党委成员单位、社区“两委”班子成员、各支部书记、物业服务公司负责人、小区业主委员会负责人等组成的社区联席会议,共同解决社区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居民创建安定和谐的生活,实现区域融建促和谐“安心”。

三、做实“联系报到”机制,推动党员融管“用心”。一是构建“四级联动”志愿服务体系。将市、县区机关、街道、社区在职党员按照专业特长和岗位优势组建成若干个志愿服务队,构建“四级联动”志愿服务领导组织体系,完善志愿服务队运行保障机制,以划分片区、精准对接、组建志愿服务队的“三步走”措施,统筹现有工作力量、以社区工作人员“一对一”“一对多”的方式明确责任分工,确保报到党员与社区实现无缝对接,推进报到工作顺利进行。二是建立在职党员进网格服务制度。推动“双联系双报到”与社会治理、便民项目建设、公共服务事项、爱国卫生运动、城市基层党建、文明创建等有机结合,为每名报到党员划分“责任田”“责任区”,并将党员积分制管理落实在网格中,推动机关在职党员进网格,开展助老助残、健康保健、疫情防控、政策宣传、防范电信诈骗宣传等活动,使网格化管理模式在社区“毛细血管”中实现“内循环”,有效发挥“双联系双报到”在社区综合治理中的作用。三是合力解决老旧小区环境治理难题。针对辖区内老旧小区面积大、楼栋多、环境卫生差,车辆乱停乱放、违规装修、工作难落实等情况,要充分发挥报到党组织优势及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合力解决小区治理中重难点问题。通过解决一件件“小事”、攻坚一次次“硬骨头”,让机关在职党员与联系社区达到共融共促的局面,在党员群众之间架起一座“连心桥”,开辟一条“暖心路”。

四、构建“上下贯通”机制,推动安居乐业“舒心”。一是完善“接诉即办”机制。坚持民有所呼、我有所应,狠抓“吹哨报到”“接诉即办”,以“下沉、赋权、增效”为抓手,围着问题转、围着群众转,以小切口解决大问题,确保机关党建引领有抓手、有保障,既治标又治本。特别是在联系社区面临重大突发事件、公共卫生安全事件等“战时”状态时,市、县区各类机关事业单位要以结对包抓形式下沉社区协助开展工作,着力提升社区党委统筹调度、协调各方的能力。二是创新“社区智治”机制。

把机关党建引领与科技赋能有机结合,积极探索推动数字技术在社区治理中的应用。一方面,整合社区人口、房屋、公共设施、政务服务、公共服务等数据,构建社区治理数据库,实现人、房、法人、城市部件、地理信息、视频资源等“一网统管”。另一方面,在社区布设消防通道地磁感应、井盖状态监测、雨污水管线监测、电器火灾监测设备等,相关数据接入社区治理数据库,提升社区安全防控的预警能力。再者,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算法、信用评价等技术手段,开展社区智慧治理,加强数据分析能力,提升智慧决策水平。三是建立关爱帮扶机制。建立促进社区特殊困难群体精准识别、需求评估和精细服务等机制,将困境儿童、高龄独居老人、独居或重度残疾人等特殊困难群体纳入重点关爱对象。如:针对目前居家养老服务难点问题,市、区联系帮扶单位可以争取多方资金支持,帮助社区建立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居家养老智能化信息平台,采取“年轻老人服务年长老人的方式”,组织辖区内老人、大学生成立志愿服务队,创建“时间银行”,鼓励社区年轻老人“今天为别人服务、明天免费享受服务”。同时可以通过政府购买服务、企业运营、社会参与的方式,解决老年人健康医疗、精神慰藉、生活照料等需求,努力让社区居民安居乐业“舒心”。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