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届2次]关于推进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凯发平台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政协提案
[5届2次]关于推进我市休闲农业发展的建议
浏览次数:1651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13 14:39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将发展休闲农业作为拉动消费、推进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全市休闲农业发展势头良好。2022年,全市休闲农业旅游预计接待游客1584万人次,综合营业收入预计达41.76亿元。但总体上看,我市休闲农业仍处于初步发展阶段,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是专项规划滞后,产业发展粗放。市、县区均未编制专项发展规划,休闲农业发展作为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旅游规划的单元内容存在,与土地、交通等规划衔接不紧密。产业发展档次不高,主要以农家乐和采摘园为主,活动形式单一,针对不同人群开发的产品不够丰富,无法满足目前市场多样性需求。
  二是要素制约严重,配套设施滞后。全市农业设施用地和建设用地指标有限,休闲农业用地流转难度较大,企业规模发展受限,发展研学、民宿等业态受限制。企业融资较难,部分休闲农业项目建设周期长,产生效益较慢,受银行认可抵押物少,获得银行信贷支持较困难。硬件设施配套不足,例如涉及的道路、停车场、标识、公厕等设施建设不够完善,部分休闲农业观光点路段线形弯曲、狭窄等等。
  三是经营理念落后,内涵挖掘不够。休闲农业经营主体多为个人或家族经营,缺乏专业管理人才,部分经营者缺乏创新意识,运营项目内容较单一,游客参与体验项目不多。对于池州本土文化更是研究不透,乡村旅游缺乏特有的文化标识。

为贯彻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部署,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一、以产业为基础,规范行业发展。一是健全发展规划。充分考虑各县区、九华山风景区资源禀赋、市场需求和基础条件,发挥主城区游客集散地作用,立足青山、秀水、村落、民居,进行分区布局,编制各县区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发展规划,串点成线、串珠为链、连带成片,打造休闲农业发展集群。二是配套政策支持。根据产业发展现状和需求,在农业产业化奖补政策中给予休闲农业项目资金支持。积极探索税收、土地、水、电、配套建设等方面的扶持举措,搭建银农沟通桥梁,探索扩大休闲农业抵押物范围,加大对农业经营主体的支持。三是强化分类指导。加强对休闲农业企业发展分类指导,强化企业发展设计,确保企业单体具有特色、整体互补互通,避免同质化发展、低水平竞争。
  二、以农民为中心,激发创新活力。一是强化农村人才培训。整合培训资源,制定培训计划,重点培养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发展带头人、经营户、乡村旅游导游、餐饮、传统技艺等各类实用人才,为休闲农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注重将旅游服务理念引入休闲农业经营管理,增强从业人员的服务意识、卫生意识和安全意识,提高文化品位和服务水准。二是完善利益联结机制。积极培育休闲农业协会等社会组织,实现市场、技术、服务、安全等信息共享,促进行业自律,避免无序竞争,增强发展效益。三是加大支持培育力度。立足乡村产业发展基础,围绕全市绿色食品产业发展布局,加大“一县一业”“一村一品”培育力度,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与产业发展相结合,重点推进大演硒茶小镇、九华黄精小镇等特色小镇建设,打造一批茶旅休闲基地、富硒负氧养生示范基地。适应市场需求,做好采摘、农家乐、单业态民宿等休闲农业业态升级,打造农业体验、文化研学、民宿集群、田园露营地等品质游产品,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档次。

三、以绿色为导向,改善乡村风貌。一是建设美丽乡村。坚持保护与利用并举,以景区理念规划建设美丽乡村、以景区标准打造美丽乡村,重点打造环九华山周边、秋浦河沿线美丽乡村带,让美丽乡村成为重要的观光资源。二是完善基础设施。改造提升乡村旅游道路、通村公路、重点旅游景区到乡村旅游点的交通干道等级,加大旅游公厕、交通指示牌、垃圾污水无害化处理等辅助设施改造,提高交通通达性和游客便利度,实现“快进慢游”。三是挖掘文化内涵。围绕农耕文化、红色文化、民俗文化等特色文化,加大农村文化遗迹、传统村落及古民居的保护力度,依托休闲农业发展载体,展示傩戏、罗城民歌、青阳腔、目连戏、东至花灯等地方文化风情,打造特色村、民俗村、红色村。
  四、以创新为引领,丰富发展业态。一是激发全社会合力。

各部门协同配合,开发具有池州特色的农旅、茶旅休闲路线,借助九华山、牯牛降等景区,引导周边农家乐、民宿与景区进行跨界合作,形成“景区 餐饮 住宿”的产品模式,辐射带动周边农户共同发展。鼓励和支持国有企业、集体经济组织、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广大农户,通过股份合作的方式,参与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发展。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推进农旅融合发展,编制休闲农业招商项目库,积极发展创意农业、农耕体验、房车营地、露营基地等新业态,建设一批集农业产业示范、田园风光展示、农史农具博览、农村生活体验、特色民俗接待为一体的休闲农业综合体,走出一条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相得益彰的产业发展新路子。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