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届2次]推行基层卫生院和养老院合一,促进“医养”深度融合-凯发平台

| | | |
您当前的位置: 政协提案
[5届2次]推行基层卫生院和养老院合一,促进“医养”深度融合
浏览次数:2771   信息来源:市政协办公室 发布时间:2023-03-10 17:08

推进医养结合是优化老年健康和养老服务供给的重要举措,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增强老年人获得感和满意度的重要途径。近日,国家卫健委、国家发改委等11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医养结合发展的指导意见》,针对进一步完善政策措施,着力破解难点堵点问题,促进医养结合发展,不断满足老年人健康和养老服务需求等方面提出相关意见。

近年来,我市随着医养结合政策的不断完善,虽然取得了积极进展,但目前仍然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医疗方面。2009年医疗卫生改革以后,我市基层医疗诊疗功能逐年衰弱,病床使用率逐年走低,大部分乡镇卫生院对许多诊疗项目几乎为零开展,如阑尾炎、疝气这些常见多发的外科手术以及住院分娩、中医中药等,这不仅仅让基层医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下降还不利于年轻医生的健康成长。二是养老方面。人口老龄化是我国目前摆在眼前非常棘手的问题,现在的农村多数为空巢老人,随着年事增高因疾病导致失能、半失能等状况对医疗服务的需求逐年增加,陪护、后期康复等问题就凸显出来,加大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危险系数,导致家庭负担加重,社会压力增大。三是需求方面。吃饱穿暖已不再是现代老年人追求的目标,保障他们“医养共需”的基本生活,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才是养老机构面临的新问题,如何让老年人舒心健康地生活,是当前亟待解决的课题。为此建议如下:

一、推行“两院合一”,基层卫生院与养老院有机结合 

大力推行“两院合一”,让基层卫生院的医疗技术和养老院急需医疗服务的老年人正好可以相互补充。医疗技术人员下沉到养老机构或养老机构内设医务室,借助医疗技术力量加入养老体系中来,医者提供技术力量,养者无医疗保障之忧,医和养无缝衔接,优势互补,提升医养结合服务能力,实现社会资源利用的最大化。特别是在保障生命安全方面,有效杜绝养老机构关于生命安全的隐患。

二、乡镇传统“敬老院”的升级换代

历史上各乡镇传统的特困人员供养服务机构(敬老院)已不能适应现在的发展需求,服务对象重点为高龄、失能、慢性病、残疾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养老服务。目前随着养老格局的变化,服务对象也悄然发生了改变。虽然敬老院硬件设施和生活服务得到了改善,但医疗服务仍然是软肋。在原有的基础上优化整合,形成布局科学、配置均衡、服务完善的农村医养服务体系,满足特殊群体的老年人逐步实现“养、住、医”一站式服务。 

三、基层“两院”毗邻建设,护航健康中国 

农村养老面广、人多、基础差,目前推行的城乡居民养老保险,也是对该现象的积极应对。推行农村地区医养深度融合,促进乡镇卫生院与养老院统筹规划、毗邻建设。优化投融资、用地、审批登记等有关政策措施,助推医养结合。这样才能让紧缺的医疗技术人才,医养兼顾,实现资源共享,有序推进医养产业的健康发展。

四、增强社区医养结合服务能力,提供居家医疗服务

落实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老年人健康管理、医养结合服务项目及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家庭病床服务等有关要求,大力推进居家养老。支持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为居家失能、慢性病、高龄、残疾等行动不便或确有困难的老年人提供家庭病床、上门巡诊等居家医疗服务,稳步提高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覆盖率。社区可推进“互联网 医疗健康”、“互联网 护理服务”,推广互助养老、志愿者服务存储等方式,在弘扬爱老敬老传统的同时也对医养结合有积极推动的作用。

五、发挥乡镇卫生院特色医疗,让老年人尽享美好生活

乡镇卫生院在保障老年人基础疾病的同时发挥特色优势,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健康养老中的作用,优化中医馆职能,将一些老年保健融入进来,针灸、理疗、推拿、熏蒸、健康评估等,不让部分基层医院中医馆成为摆设,适当收取费用还可以增加基层医疗收入。因地制宜开展一些五禽戏、太极拳等怡养项目,丰富老年生活,有效提高老年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尽享美好生活。

六、加强人才培养培训,鼓励民营资本投入

医养结合其中一个关键的问题就是医疗人才培养的问题,加快推进医疗卫生与养老服务紧缺人才的培养,如老年医学、护理、康复、全科医学等人才。鼓励普通高校、职业院校增设健康和养老相关专业和课程,扩大招生规模,适应行业需求。正规化引领,科学化管理,推动医养结合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统筹推进医养结合模式,通过特许经营、公建民营或民办公助等多种模式支持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