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强调要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省第十一次党代会提出构建多层次金融支持服务实体经济体系,推动政府母基金、产业基金和市场基金联动发展,打造基金丛林。当前我市正在全面推进八大新兴产业集群建设,进一步发挥政府引导基金的重要作用,助推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从我市政府引导基金投资效果看,被投企业均益金属、安芯电子营收较基金投资前分别增长106.04%、177.59%,有限的基金投放在支持我市八大新兴产业做大做强做优中发挥了不可小觑的作用。但受基金规模、种类、管理团队等因素制约,基金引导作用未能完全凸显,仍存在突出问题。
一、引导基金存在的问题
一是池州市注册的各类市级基金6只,基金总体规模61.2亿元,到位资金43.7亿元,池州市出资为5.41亿元(其中还包含市属国企以lp 身份出资3亿元投资“招商智远”基金,可视为企业的一种理财投资行为),实际我市出资的投资产业的政府引导基金总额只有2.41亿元,占基金总规模的3.93%。由此可见,政府性资金在设立产业引导基金中缺少长期规划和统筹安排。
二是因我市没有组建自己的基金管理团队,已设立的产业基金均由外域基金管理团队负责运营,在产业尽调及基金的投放决策中话语权不在自己手上,加之基金设立时约定可将部分资金投放到域外企业,部分市场化基金只是为了享受针对基金出台的税收政策等才将基金注册地放在我市,其实际资金投放并不在我市,政府引导基金实际在我市的新兴产业累计投放也只有7.15亿元,在发展八大新兴产业培育上未能发挥明显效应。
三是现有基金规模、数量、种类与企业实际发展过程中的需求差距大、各阶段匹配度不高,我市现阶段只能讲是解决了有基金的问题,而没有实际意义上发挥政府性资金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的作用。
四是基金在“双招双引”中没有充分体现出“资本链 产业链”招商功能,在引入增量资源、深度挖掘存量资源、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上发挥的作用有限,导致很多项目无法落地。
五是我市虽然出台了鼓励基金发展的相关政策,但从目前看,并没有形成市场化的各类基金、管理团队、专业机构等在我市集聚。完善基金管理体制、出台更加顺应市场需求的基金鼓励政策迫在眉睫。
六是我市虽然设立了天使基金,但是未出台与之相配套的基金投资尽职免责容错政策,导致该基金至今无法实现有效投放。
二、几点建议
为推进基金在我市八大新兴产业发挥应有作用,建议如下:
一要成立引导基金工作领导小组。顶格成立市基金工作领导小组,建议市地方金融监管局牵头,市发改委、经信局、财政局等部门参与。领导小组负责顶格出台引导基金发展政策,确定“十四五”期间我市引导基金发展规划、发展规模,制定引导基金的配套制度及基金监督、评价、奖励办法,建立八大新兴产业项目与基金管理机构常态化对接机制,确保基金发展政策和财政资金支持的持续性。
二要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作用,设立池州引导基金(母基金)。每年从市财政资金中拿出5-10个亿,设立池州市级引导基金(母基金),各县(区)级财政按同比例配套,按“1 n”的模式,由“母基金”发起设立不同功能、不同层级的“子基金”, 并与中央级、省级基金进行对接配套,积极争取国家级、省级母基金资源导入,通过母基金的杠杆撬动引导各类型基金在我市设立,力争在“十四五”期间规模达到300-500亿元。
三要构建创新型的引导基金投资体系。结合八大新兴产业发展中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调整引导基金的作用领域,构建覆盖匹配企业全生命周期的引导基金分层投资体系,从引导基金中分设天使基金(初创孵化基金)、创业基金(专项招引基金、股权投资基金)、产业基金(产业发展基金、含债权类纾困基金、特殊机会基金等)子板块专项基金,形成一整套完备的服务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定向功能基金链条。其中:对战略性新兴产业及中小企业,可通过天使基金、创业基金在市场招引、种子企业孵化中发挥作用,以股权投资方式最大程度实现“投早、投小”,培育更多“雏鹰”、“瞪羚”和专精特新“小巨人”,实现资金、技术和市场有效融合;对战略主导产业及头部企业,可通过产业基金直接股权投资,实现在产业上的重点突破和跨越式发展;在企业爬坡期出现困难时,通过专项纾困债权基金助其解困,助其转向良性发展轨道。
四要加快建立引导基金绩效评价制度。通过关注引导基金管理人履职情况、基金税收就业带动情况、产业引导效果、基金运作合规性、被投项目成长情况等考核内容,建立引导基金绩效评价制度,定期开展评价,及时发现运作问题,完善投资基金的终止和退出机制,着力提高投资基金资源的配置效率,推进更好更快良性发展。对因享受我市政策优惠而落户我市的基金要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引导其提高在我市的投资比例,同时,要建立基金收益超额奖励机制,对优秀基金管理团队及管理层进行激励。
五要建立专业的引导基金管理团队。建议政府将基金高端人才纳入高层次人才体系,开通引进基金专业人才的绿色通道,面向国内外资本市场,市场化引进一批高级基金管理人才和专业技术人才。各级国有企业要主动担负起支持八大新兴产业发展的责任,积极设立培养基金管理团队,加强对基金业务工作的培训,提升从业人员的业务素质,多维度、多渠道吸引社会化基金及与基金管理团队配套协作的证券公司、律师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营造开放包容的金融、产业生态环境,促进我市各类基金健康发展,为推进“双招双引”、做大做强八大新兴产业添油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