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凯发平台

| | | |
您当前的位置: 理论园地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
浏览次数:79   信息来源:人民政协报 发布时间:2024-07-22 14:01

从习近平总书记在地方调研时强调“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再到全国两会期间强调“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研究者基于不同学科背景或研究重点,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生产理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历史唯物主义等原理出发,集中于生成逻辑、内涵阐释、特征描述等方面加以学理化阐释,不断深化对新质生产力的理解和认识。由黑龙江教育出版社出版,徐晓明新著的《新质生产力的理论与实践》,从“新战略、新理论、新动能、新产业、新制度和新探索”六个方面,探讨新质生产力在推动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的理论逻辑和实践探索,为全面、科学地把握新质生产力提供有益参考。

新质生产力理论的提出,是习近平经济思想创新性理论成果,展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方面的独特贡献,并在推动中国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发挥关键作用。理解“新质生产力”的理论逻辑,应基于中国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视角。高质量发展是支撑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核心任务。回顾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历史进程,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为新的历史时期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和物质基础。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我国经济实现了高速增长,生产潜力不断得到释放,生产要素有效利用,经济规模越来越大。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中国经济发展面临“三期叠加”的复杂局面,经济进入中高速增长阶段。我们发展中的矛盾和问题集中体现在发展质量上,对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提出了新要求。现阶段高质量发展过程中存有大量制约因素,如关键技术“卡脖子”困境、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面临诸多阻碍等。如何在当前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需要从理论上进行总结、概括,以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的发展实践。

高质量发展需要新的生产力理论来指导。新质生产力理论构建了涵盖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支撑要素、配套生产关系体系等内容。从历史进程上看,全球数次工业革命都是由科技创新引起的,推动了产业形态的颠覆式变革,极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并带来要素生产率的显著提升。在生产力理论框架下,马克思高度重视科技与生产力的关系,提出“劳动生产力是由多种情况决定的,其中包括科学的发展水平和它在工艺上应用的程度”“劳动生产力是随着科学和技术的不断进步而不断发展的”等创造性观点。当下,全球正在经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在以新质生产力为主导的变革过程中,生产要素高效向创新型产业部门聚集,富有创新精神的群体充分运用要素资源实施创新活动,不断催生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实现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引致全要素生产率的大幅跃升和资源配置效率的显著提高,这不仅带来了产业体系、经济体系质的提升,同时也推动着经济社会全方位的颠覆式变革。

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是塑造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现实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以科技创新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是大势所趋,也是高质量发展的迫切要求,必须依靠创新特别是科技创新实现动力变革和动能转换。”随着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投入运营,c919大飞机实现商飞,神舟家族太空接力,“奋斗者”号极限深潜,“新三样”扬帆出海……科技日新月异,创新层出不穷,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科技创新渗透于生产力诸要素中,转化为实际生产能力,能够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加强科技创新,必须充分激发各方面创新活力,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使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成果竞相涌现,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努力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科技硬实力。

新质生产力是现代化产业体系发展的动力源泉。中国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标志,是由依靠要素驱动、投资拉动的外延式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由原来依靠要素投资和牺牲环境为主的粗放型发展,转型为以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为关键动力的高质量发展。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互联网和数字经济快速应用和发展,呈现出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的时代特征,正是新质生产力的创新驱动要求所在。在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过程中,各类产业技术水平处于创新前沿状态且产业体系之间协同发展,往往具有完备性、创新性和安全性的特点。因此,在产业体系建设上,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在产业创新推进上,进一步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加强产品创新、品牌创新、产业组织创新、商业模式创新。在产业发展方式上,加快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推进产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

以制度创新回应新质生产力发展需求。新经济形态的出现、新质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与之相兼容的社会激励结构,即需要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安排及时供给。制度创新通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促进人的观念更新和能力提高,激发经济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实现经济增长微观基础的再造,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实现经济“质”的有效提升与“量”的合理增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发展新质生产力,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形成与之相适应的新型生产关系,要深化经济体制、科技体制等改革,着力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从体制机制上最大限度地赋予各类经营主体自主权。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生产力在不同时代具有不同的内涵和特征,需要立足实践发展,不断推动理论创新。新质生产力紧扣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总结了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下,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科技创新、绿色发展等方面取得的实践成就,前瞻性把握了人工智能等颠覆性技术蕴藏的强大发展动能,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支撑。今后还需强化理论指导、创新驱动、政策支持与系统构建,为实现中国式现代化和重塑国际竞争优势提供理论指引。

[作者李江涛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副主任、教授;杜何颜系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国家治理教研部研究生]


k8凯发天生赢家一触即发人生 copyright@2002-2012 chzzx.gov.cn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协池州市委员会 主办单位 站点地图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安徽省池州市委员会办公室 地址:池州市清风东路99号 电话:0566-2088210
网站地图